“欢迎乘坐‘拥军专线’公交!”“五一”假期,在六安市某驻军部队营区站台,一辆车身印有“拥军就是筑长城,爱军就是爱国防”标语的公交车平稳入站。外出官兵手持拥军公交卡有序登车,卡片正面烫金的军徽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座革命老城用最朴实的举措金贝街,为子弟兵铺就了一条暖心通途。
曾几何时,营区通勤是困扰官兵的“挠头事”。“过去进城得提前半小时预约镇上的摆渡车,遇上紧急事真是心急如焚。”谈起往日的出行难题,现役军人陈安军记忆犹新。他站在敞亮的空调车厢里,指尖轻触实时报站屏说:“如今这趟专线从营门直达市中心,45分钟稳稳当当,既避开了国道上的大货车,又能用专属卡免费乘车,我们军人及家属感到很温暖。”
这是我省双拥工作的一个缩影。前不久,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我省18个市、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创建工作实现新突破。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近年来,我省广大军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扎实有效开展双拥工作,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军政军民团结的新篇章。
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70多年前,安徽人民用“小推车”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进入了新时代,“小推车”推开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新局面。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安徽是兵员大省、优抚大省、安置大省,各级党委、政府把支持部队建设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近年来,我省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贯通平时服务与战时支前,认真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聚力提升双拥工作服务备战打仗效能。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部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的画卷在江淮大地徐徐展开。
在新征程上,坚持向战为战导向,我省持续发扬“小推车”精神,做强安徽军供“小推车”品牌,积极协助部队遂行训练演习、备战执勤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军供保障机构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野战型军供站保障模式基本形成。在全省分皖北、皖中、皖南三个片区开展组建野战型军供保障,跨区域协同保障机制日益健全。2023年,蚌埠市、淮北市军供站在业务技能比武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在近日落幕的东部战区第二届军供业务技能比武中,阜阳市、宿州市军供站勇夺综合成绩第一名、第三名,我省连续2年蝉联该项赛事综合成绩桂冠。
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用心用情为部队和官兵办实事、办好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八一”、春节期间,带头走访慰问东部战区机关、驻皖部队和退役军人功臣模范,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马鞍山出台拥军支前应急应战响应机制,建立拥军支前专业队伍并组织演练。成立国防交通保障大队金贝街,全方位配合部队开展各类拥军支前演练。2020年以来,帮助驻军单位协调解决建设用地200多亩、免费划拨土地99.5亩,倾力支持国防建设。
明光市建设S321省道至三界训练基地双拥路,开通拥军公交专线,建设双拥汽车站,从林东自来水厂接入专线保障部队用水;为驻军部队建设光缆专线,新建5G、4G基站32处,切实保障部队演练通信需求。
聚焦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省推动军地联合开展“五拥一支”活动,着力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双拥”格局。
推进“情系边海防官兵”和“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拥军优属活动,合肥、六安、滁州、亳州4市投入约1200万元,与驻藏、蒙、滇等地边防基层连队“城连共建”,支持边防建设;各地与3200户边海防官兵家庭建立结对联系,累计走访慰问边海防官兵家庭4300多人次。
2022年,唯一一艘以内陆省份命名的大型水面舰艇“安徽舰”下水试训。如今,以安徽地域和山川湖泊命名的海军战舰增至19艘。近年来,我省与海军部队广泛开展“城舰共建”活动,坚定当好部队建设的坚强后盾。创新开展“崇军护院”活动,与边海防官兵家庭结亲共建,广泛开展边海防官兵父母短期疗养活动和军人子女暑期托管班。
全力解决军人军属急难愁盼
前方打胜仗,后方有保障。聚焦部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我省强化转业安置政策刚性约束,扎实做好转业军官、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转业军官安置到公务员岗位、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比例均创历史新高,居全国前列,实现部队、地方、个人“三满意”。
公务员和事业身份随军家属“无障碍”安置,每年事业单位定向招聘未就业随军家属,探索推进国有企业岗位随军家属定向招聘政策;出台军人家庭独居老人养老服务等举措,帮助1300余名随军家属就业,1.5万余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
修订完成《安徽省拥军优属条例》,完善拥军优属工作机制,健全随军家属安置方式,强化残疾军人住房医疗保障,拓展市内公共交通优待。
下拨优抚资金保障抗美援朝老战士等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牵头建立帮扶援助东部区域联动机制,落实省民生实事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
我省还不断强化政策扶持,优化服务供给,促进退役军人更高质量就业、成功创业,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优势作用。
近年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持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质量,会同沪苏浙发布长三角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承训机构黄页,优选67个培训机构、282个培训项目,健全跨省异地技能培训机制。举办两届全省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累计组织技能培训7.7万人次。
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退役军人专区提供线上招聘服务金贝街,全省联动举办“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金秋招聘月”等活动,2024年,举办专场招聘会528场,提供就业岗位36.7万个。举办三届全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1200余个优秀军创项目竞相角逐。
常态化实施“兵支书”培育工程,1.5万名“兵支书”“兵委员”扎根基层一线。加大“兵教师”培养力度,推动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开展退役军人“创业贷”工作,帮助解决创业融资难题,为退役军人建功立业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90多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血脉相连。
驻皖部队和广大官兵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积极支持和参加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
“感谢部队的帮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前不久,一位村民专程来到蚌埠军分区机关大院,表达谢意。
近年来,蚌埠军分区系统累计投入100万元,帮助10个定点帮扶村兴建产业、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曾经贫困的村庄道路宽敞了,农田灌溉设施完善了,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池州市矶滩中心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留守儿童占比较高。得知情况,池州军分区与当地政府和学校联系,将矶滩中心学校纳入捐资助学帮扶对象。“要充分发挥部队资源优势,竭尽所能解学校之困、学生之忧。”池州军分区党委决定从工作经费中拿出10万元,对口支援学校建设。
如今,驻皖各部队与190个村、4所“八一爱民学校”结成持续稳定的帮扶关系,超三分之二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其中5个被评为军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百村样板”,有52个村被纳入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前往驻地学校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活动。官兵们走进学校,通过书写毛笔字、开展讲座等方式与老师、同学们亲切交流。战士与孩子们轮流上台,用真挚细腻的情感、慷慨激昂的演讲,表达出对雷锋同志崇高的敬意,营造了浓厚、活跃的氛围。
驻皖各部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每年捐资助学1700人次,军训地方学生近120万人。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去年6月,皖南地区连降暴雨,防汛抗洪形势极其严峻,军民同心、共战“洪魔”的感人故事再次书写。
黄山人民不会忘记,持续遭遇强降雨侵袭后,黄山市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危急关头,部队官兵火速驰援,退役军人迅速集结,各级双拥办支前响应,军民携手全力奔赴在抗洪抢险第一线、肩并肩重建家园。武警某部作为一支专业救援力量,星夜驰援赶赴受灾地区,抢通堵点、挺进“孤岛”、转移群众。任务结束后,部队撤离那个下午,村民们在村口送别武警官兵,大家拉着官兵的手,怎么也舍不得他们走。人群里,有人喊着:“我们还会再见面的!”“军民鱼水一家亲”在那一刻具象化。
“皖美尊崇”汇聚强大拥军力量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
首块“军人驿站”牌匾、首张“智慧养老”拥军服务卡、首份军属证、首张结对共建卡等“四个品牌”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社会化拥军服务安徽品牌。
国防教育,事关长远,事关全局。我省开展“徽映国防”安徽省国防主题电影进校园进万村展映活动;以“光影铸魂强军梦 徽映国防新征程”为主题,每年精选百部以爱国强军为主题的国防教育影片和优秀国产红色电影,依托我省星空校园院线和新安农村院线放映国防主题电影;开展“红皖追寻”青少年军事夏令营活动,依托安徽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有趣的夏令营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举办“青春启航 筑梦国防”优秀退伍大学生事迹分享活动,通过优秀退伍大学生从军经历和个人成长的分享,激发有志青年参军报国热情,推进学校国防教育及征兵宣传工作走深走实。
我省还常态化选树宣传“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进一步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烈士纪念设施集中整修、提质改造力度,组织“清明祭英烈”“红色九月”等宣传教育;省爱国拥军促进会连续三年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项目……
优待证赋能,跑出“加速度”。近日,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军队人员诊疗中心大厅导医台,一名退役军人正在咨询诊疗信息。导医在宣传册中指出关键信息,介绍退役军人免挂号费、专区就诊、体检优惠、一号管三天等政策。随后,这名退役军人在出示了优待证和相关证件,填写申请表后,导医便引导他前往退役军人窗口挂号、办理手续,前往退役军人诊室就诊,一套流程很快就完成了。
军创品牌不断擦亮,助力回报社会。曾获“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的退役军人王琼峰,在索伊集团设立“退役军人生产线”,200余名退役军人在此重拾荣光。“尊崇感哪里找?进了索伊就知晓!”员工自豪的话语,道出社会化拥军的温度。
在黄山,百余家军人驿站分布于该市7个区县,周边旅游景区全覆盖,其中酒店43家,民宿71家,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经营的有24家,占比21%,这些驿站为过往军人提供免费或优惠的住宿、餐饮等服务。一位入住过歙县军人驿站的现役军人表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目前,全省2800多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与驻地部队结对共建,挂牌各类拥军企业商户6000余家,形成千行百业齐拥军的热潮。全国退役军人和“三属”在16个市凭优待证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地铁,在200个A级以上景区享受门票减免。在全国率先推广设立“军人驿站”589家,实现104个县(市、区)全覆盖。社会化拥军的广度不断扩大,力度不断增强,“皖美尊崇”工作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如今,在安徽这片红色热土上,双拥的氛围更加浓厚,军民鱼水深情更加浓郁。新时代新征程,我省广大军民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本报记者 朱茜)金贝街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